高职产教融合的混合所有制“共享工厂”模式:架构理念与核心要素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1-04-16  作者:   浏览次数:

高职产教融合的混合所有制“共享工厂”模式:架构理念与核心要素

鲁武霞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摘 要:“双高计划”建设的主要抓手是高端产教融合集成化实践平台,通过创新平台的模式与体制,探索学校公有资本与企业非公有资本交叉融合的混合所有制“共享工厂”模式,有助于推进学校和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为多主体育人体制变革提供有效思路。混合所有制“共享工厂”模式坚持发展目标的公益性原则、开放性与共享性的统一、以协同文化为价值认同、回归立德树人教育本质等四大基本理念,具有工厂式组织形态、集成化组织运行和共生性组织发展等三大核心要素。“共享工厂”模式既是一个实体组织形态,又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一种理念,更是特定共生体合作中自组织形态演化的新思维。

  关键词“双高计划”;产教融合实践平台;混合所有制办学“;共享工厂”模式

   中图分类G71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1004-929020210004-0080-06

    高职产教融合实践平台是“双高计划”建设的主要抓手,在体制和模式结合方面的主要措施是依托平台探索现代学徒制、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及创建“产业学院”。其中,混合所有制办学是形 成校企命运共同体的有效路径,但实践模式的探索还很薄弱,[1]实现体制机制根本性突破仍存在许多障碍。在“双高计划”以点带面的院校改革试点 中,依托产教融合平台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既可 以吸收社会资本参与办学、突破双主体育人体制障碍,又可以为“双高计划”建设和中国特色职教 模式的形成贡献办学智慧。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 院在“双高计划”建设中提出构建产教融合实践平 台的混合所有制“共享工厂”模式,并进行积极的实践探索,为创新产教融合运行模式、推动学校与 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贡献了模式样本。

    一、公办高职混合所有制办学的困境、问题及性质

    高等教育办学模式是指在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规范化的结构形态和运行机制,它是办学体制、投资体制、管理体制三大要素与高校之间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权力结构关系。[2]近年来,我国高职依托产教融合平台建设探索的办学模式主要是混合所有制办学、现代学徒制和产业学院,其中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及面临的问题最具体制代表性, 需要进一步梳理其运行障碍、主要问题及问题的性质。

(一混合所有制办学概念厘清

    混合所有制原本是经济学研究国有企业改革的概念,在宏观上指公有制国家所有和集体所和私有制并存,微观上指产权结构和资本结构由公有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私有民营资本或境外资本等构成。[3][4]混合所有制办学就是公有资本和非公有资本交叉融入的办学形态,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主要分学校整体大混合和二级单小混合两个层面。目前,民办高职院校如南通紫琅职业技术学院和公办高职院校如浙江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级层面已有一些实践探索, 绝大多数停留在二级单位层面校企合作上。本研究讨论的混合所有制办学特指公办高职院校二级单位层面产教融合实践平台的混合所有制办学。混合所有制办学在教育教学层面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第一,教育与产业脱节带来的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和质量低问题;第二,行业企业参与不足带来的实践教学资源短缺和新技术技能更新滞后问题;第三,行业企业参与不足带来的“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难问题。在经济学领域,实行混合所有制是市场经济体制下追求效率的需要,具有市场和法治基因的混合所有制才能摆脱低效率,其成功必须坚持法治和市场化原则。[5]同样从效率角度看,公办高职院校通过混合所有制办学, 借助企业非公有资本体制机制优势帮助突破传统办学束缚,激发办学活力和国有资产运营效率,有助于加快形成职教人才供需平衡的新格局。

(二混合所有制办学困境及障碍

    目前,高职院校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中存在许多阻力,包括缺乏法律制度保障、学校改革内生 动力不足、混合所有制主体的责任使命存在冲突等,[6]加上公办院校办学体制政府举办、投资体公有资本和管理体制受行政因素制约的惯性 思维和特有局面,使得改革陷入困境。这些困境障碍主要聚焦于以下问题:第一,不同所有制资本 融合难问题。混合所有制的实质是不同所有制资 本的交叉融合,进而孕育出的新型组织形态,其中“混”是形式,“合”是实质。学校公有资本(国有资与企业非公有资本真正要融合时,就会遇到法法规“玻璃门”“旋转门”,实际到达主管部门审批时难以操作。《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以及《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 中提出要鼓励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但地方政府和学校决策者多处于观望状态。第二,产权结构和权利平等保护落实难问题。经济学研究认为,混合所有制中资本权力即产权的主要实现形式是股份制,改革必然触及产权结构或股权结构问题,在所有制层面是完善产权制度问题,在经营形式层面是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问题。[7]高职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产权结构上同样需要有法律法规对公有非公有资产进行平等 保护,资产评估、资产估值和产权定价方面尊重市 场规则;权利平等上需要参照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董事会制度,按出资多少分配表决权。简言之,混 合所有制的成功必须坚持法治原则,但目前缺乏法律制度或改革托底保障。第三,公有、非公有资 产安全问题。高职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既要保证 学校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不流失,又要防止企业非 公有资本或私人资产流失。访谈发现,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审批谨慎的原因主要出于对国有资产流 失的担忧,学校和企业也担忧在缺乏合法性支持情况下,稍有不慎踩上“违规”操作红线而折戟沉 沙。第四,资本主体学校和企业在管理和文化 上的冲突问题。混合所有制办学不是资金资本的 简单叠加,核心问题是资本背后的不同投资主体在教育观念、教育资源禀赋及优势、管理能力的高 度互补互信和协同协作问题,冲突处理不好注定混而不“合”。第五,公办高职院校改革内生动力 不足问题。调研发现,公办学校主导推进的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若没有政府力量的支持推进,操 作起来则会障碍重重,学校方面探索的动力也会受到影响。

(三混合所有制办学的问题性质

    研究发现,高职院校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存在认识模糊问题,比如概念内涵不明确,目标思路不清楚,利益与责任边界不清晰。这些问题实质上涉及两个层面的制度安排,即所有制的基本制度层面和所有制实现形式治理层面,这两个层面是相通的。具体展开为:一是产权开放问题。只有政府允许产权开放的前提下,企业和私人非公有资本才能融入学校公有资本办学,产教融合平台的产权结构和权利平等才可能实现。高职公有资本低效率运营和实践教学资源短缺直接制约职教人才培养质量,迫切需要非公有制资本的补充、参与和融入,在所有制的基本制度安排上需要政府提供包容性办学体制作保障。二是合作共生体跨界治理问题。混合所有制办学是社会共生体制的微观办学支撑,产教融合平台上的混合所有制办学作为不同资本的合作共生体,需要结合高校教育管理和企业管理特点,运用组织学原理和现代治理理论等多学科研究其跨界治理问题。三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以及市场化运营问题。股份制是混合所有制主要的资本实现形式,混合所有制办学可以有国有资本绝对控股、相对控股和参股三种形式,而改革的关键不在持股主体多少,而是资本能够在人才培养中充分发挥作用。四是合法性问题。[8]所有制改革需要在既有制度合法性框架下谨慎进行,一旦违背合法性,再有效率改进效应的制度创新都可能遭遇“陷阱”风险。本研究结合以上问题困惑与性质分析,试图在“双高计划”产教融合平台建设中提出构建混合所有制“共享工厂” 模式,着重通过平台的模式与体制相结合的创新, 探索高职多主体育人体制变革的有效思路。

    二、混合所有制“共享工厂”模式架构与基本理念

    (一混合所有制“共享工厂”模式的基本概念

    “共享工厂”就是指供需链上不同利益主体投 资共建“工厂”,并在工厂平台上通过不同方式投 入和获益的“共享”模式。[9]本研究提出的“共享工厂”特指高职院校和企业围绕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目标,以“共享工厂”模式和理念建设产教融合集 成化实践平台,推进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建 设。高职混合所有制“共享工厂”模式即围绕《国 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和职20 条提出的“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要求和“鼓励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政策思路,根据职 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实践教育教学目标,在产教融合实践平台上实施的学校公有资本与企业民 营资本交叉融合的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本研究 中的混合所有制“共享工厂”模式特指公办高职院校在二级单位层面上依托产教融合集成化实践平台,形成“1+N”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混合所有制办学模1代表学校或“学”,“N”代表企业及科研院或“产、研”,它不是校级层面的混合所有制办学,也不是民办高职院校民营资本与国有企业公有资本之间的交叉融合。

    (二混合所有制“共享工厂”模式的基本架构

    从办学模式的办学体制、投资体制和管理体制三大要素出发,高职混合所有制“共享工厂”模 式的基本架构是:第一,办学体制上。在公办高职院校举办者政府或行业不变的前提下,共享工厂具有高职 院校的二级单位意义,其举办者是公办高职院校本身,可以理解为学校受政府或行业委托而举办共享工厂。因此,混合所有制“共享工厂”模式在 所有制上是公有制为主体、非公有制参与的办学体制。第二,投资体制上。共享工厂主要由学校公国有资本和企业非公有资本共同投资建设, 投资主体是公办学校和非国有企业,可能还包括私人(允许社会私人资本投资。共享工厂产权结构与资本构成需要与所有制性质结构相适应,即保持学校产权为主体、企业产权为补充的基本构成。根据市场规则对公有、非公有资产进行资产评估、资产估值和产权定价,依法平等保护。产权的主要实现形式是股份制,共享工厂可以分步骤分阶段调整股权结构,根据不同运行阶段和不同资本运作需要考虑国有资本绝对控股学校超过50%控股权或相对控股。笔者认为,混合所有制共享工厂起步建设阶段,公有资本要绝对控股,拥有重大决策最终控制权以最大程度规制决策风险。理由主要有两个: 其一,共享工厂的本质是从事教育教学公益事业非营利性或微利产业的高职产教融合平台,不 以营利为主要目标,要保障学校作为主办方的绝对话语权以掌握办学方向,避免平台运行偏离教育公益航向。其二,从共享工厂教育教学性能与合作企业主营业务的差异看,企业几乎没必要拥有控股权和最终控制权。企业参与职教办学、建设共享工厂并不是它的主营业务,而是经济责任之外的公益性社会责任。研究发现,企业参与共享工厂办学的目的并不是在共享工厂内直接获得 利润,而是通过共享工厂间接地降低企业内部成比如职工培训和技术研发孵化由企业内转移到共享工厂进行和寻租收益政府税收减免、金 融信用支持等第三 ,管理体制上。在上述所有制结构、投资结构和产权结构基础上,共享工厂由不同资本代表组成决策机构和监督机构,参照现代企业制度前提下的董事会制度,按出资多少分配表决权,保 障公有非公有资产的安全和权利平等。在共享工 厂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问题上,可以参照现代企业制度及公司治理理念,实现股份制和聘请职业经理人。在市场化运营问题上,结合共享工厂教育属性和共生体特殊性,推行“准”市场化运营或“适度”市场化运营。主要出于两点考虑:一方面, 职教20 条、“双高计划”鼓励高职院校服务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和应用技术研发孵化需求,包括1+X 证书制度试点中教育培训资源的开发运作与证书发放等,这些自然是共享工厂市场化运营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在当前没有混合所有制法律保障的情况下,共享工厂是学校主导推进的混合所有制办学,根本目标是强化产教融合的企业主体作用,提高职业教育发展质量,不是单纯追求营利。由此,共享工厂不是单纯营利企业,不适合完全市场化运营,要防止脱离教育管理规律而远离教育教学本质。

  (三混合所有制“共享工厂”模式的基本理念

    一是坚持发展目标的公益性原则。混合所有制共享工厂的建设初衷是强化企业重要主体作用,通过吸收社会资本参与办学,解决企业实践教学资源不足等问题,最终目的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为国家产业增强核心竞争力贡献人才支持。因此,共享工厂在校企合作建设及准市场化运营中,坚持发展目标的公益性原则,坚持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将资本、技术、管理、文化等要素聚焦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开发中,聚焦在学生综合就业能力的有效提升上。二是坚持开放性与共享性的统一。混合所有制共享工厂是不同所有制资本的交叉融合,对持有公有非公有资本的学校、合作企业或私人具有开放性和共享性,坚持开放性与共享性的统一。其中,“开放性”主要表现为四个层面:对投资主体中小微企业为重点开放、对产权(企业产权或个人产权开放、对产业(与专业群对应的产业群放、内部运营内容学校实践实训课程、企业员工培训和技术研发孵化、社会1+X 证书培训发放等开放;“共享性”表现为学校和企业等投资主体可以共同享用以上资源和成果,只是要按照共享工厂既定的共享条例和经营管理制度执行。三是坚持以协同文化[10]为价值认同。共享工厂作为校企合作的新型组织形态,在共生体的内部体制机制中,学校和企业都坚持协同文化为共同价值取向,共同建设开放的、包容的、负责任的 新型组织文化。学校惯习的校园文化和企业惯习 的企业文化,相互之间冲突时能包容让步,包容让 步中能彼此融合,融合后能孕育新生,形成既能够 求同存异又能够共依、共存、共生的组织生态和文 化生态,从而走向真正的命运共同体。四是坚持回归立德树人教育本质。共享工厂坚持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立足技术技能人才目标和教育教学要求,始终围绕人才培养需要而聚集更多资本、技术、课程、师资等优质资 源,通过灵活的体制机制激发提升这些资源在人才培养中的使用效率。实践教育教学中,坚持学生职业技能与综合素质不脱节,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三、混合所有制“共享工厂”模式的三大核心要素

混合所有制“共享工厂”模式在内涵特性上具有工厂式组织形态、集成化组织运行和共生性组织发展等三大核心要素。建设者办学者抓住这 些核心要素展开突破性建设,在共享工厂平台上实施“1+N”校企共同育人、合作研究、共建机构、共享资源等合作活动,可以从源头上促进人才培养的供需衔接,创新产教融合组织形态和服务供给的多元化。

(一工厂式组织形态

在物理空间和组织形态上,混合所有制“共享 工厂”模式具有生产工厂基本特征,即工厂式实体形态。生产工厂亦称制造厂、生产企业,指用以生 产物品的大型工业建筑物及生产场所,拥有由机器和设备构成的生产线,包含行政、生产、研发、仓储物流等多个场所的综合区域。首先,在物理空间上,共享工厂有一定占地面积,有具体选址模块,有土地建筑规划,有教学仪器设备和生产设备 等,建筑物及场所涵盖学校教学功能、企业生产功 能和社会培训功能,包括教室理论课堂、车间(生产性实训、工程技术中心或技术服务中心学研合作、大师工作室、行政用房等。其次,在建筑物及场所的功能分布上,以“学、产、研”合作为基本思路,坚持以“学”为主,以“产”为辅,兼顾

“研”的需要,勾勒出学产研一体化的活动图景和功能禀赋。再次,学产研不同功能区相对独立而毗邻 衔接,功能之间实现交叉融合。比如,在教学功能 区,根据高职实践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建成符合 项目化教学、情境教学或案例教学需要的建筑物和 生产实习实训场所,学生能在这些场所试岗或顶岗 实习。在生产功能区,建成符合现代学徒制和1+X 证书教育培训需要的标准化设施和产教场景。在 技术研发功能区,建成符合企业技术转移需要和教 师专业提升需要的实验室及仪器设备等。最后,在组织意识形态上,形成“以学校为轴心的‘1+N’格局”思维成像,其中“1”代表学校“,N”代表若干企业科研院所。与国家推进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 育工作相一致,共享工厂的目标亦是打造支撑职教高质量发展的“学习工厂”。

(二集成化组织运行

集成化,就是把不同性质的单元事物集聚到一起,通过集约、整合、联结的方式,使其形成紧密关联的新整体的过程。共享工厂是教育教学众多资源要素综合集成后的新型组织形态,在组织活动和运作内容上,共享工厂模式遵循和运用“学” 与“产、研”之间的三螺旋互动关系和运行规律,形 成“集实践教学、技术服务、创新创业、产业孵化于一体”的特点,即集成化组织运行。首先,集成对象上坚持“以学为体,产研为用”,包括以实践教学为主体的学校“三教”改革、1+X 证书教育培训、企业员工培训、企业技术服务等一系列体系、制度和标准。其次,集成方式上坚持“以产促学,以研带学”。通过试点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带动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实训条件建设标准建设;通过 试点1+X证书制度带动“三教”改革、企业员工在职培训和社会培训资源开发;通过校企合作技术研发 孵化带动企业技术进步和专业教学内容更新,等等。第三,集成绩效上,实现学、产、研绩效之间1+1+1>3 的协同效应,共享工厂里的学、产、研各自运行绩效均优于单独运行条件下的绩效。最后,集成 共享上,坚持所有资源和成果的共建共享共赢,实 现不同资本的平等权利。共享工厂的混合所有制 基础需要参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内部治理,实施股 权制度和职业经理人制度,治理中着重处理解决好 股权、人事和国有资产三大核心问题。

(三共生性组织发展

“共生”是生物学和生态学的基本概念,指两个以上生物在生理上相互依存程度达到平衡的状态,[11][12]它对物种起源和进化的创新能力具有决定意义,共生系统具有目的性、整体性、开放性和自组织性特点。[13]混合所有制共享工厂的所有制基础和产权基础,赋予共享工厂成为不同资本主体的“共生体”亦即“命运共同体”,其中学校和企业之间关系属性是共生关系,校企合作属于共生合作,组织发展具有共生性特点。学校和企业主要资本主体作为共享工厂的基本共生单元,对单元与整体的关系、自身与共享工厂之间的关系必须达成以下共识:首先,共生是不同单元的分工合作、相依相存。学校和企业根据自身在共享工厂的功能定位和任务分工,相互配合、相互合作,形 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生形态。其次,共生不能违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共享工厂作为整体生态系统具有自身运行规则基本制度和治理方案等,学校和企业作为系统中的单元则有各自的生存法则,核心是以优势求生存、以 贡献求发展。再次,共生是一种能力,共生不是寄生。学校要在服务企业员工培训、技术服务等方面提升自身能力,不能寄生在共享工厂里单纯消费企业的生产实训条件和技术前沿成果;企业要在实践教育教学、职业技能训练、师傅带学徒等方面提升自身能力,不能寄生在共享工厂里单纯消费学校的师资、学徒劳动力和获取寻租收益。第四,整体的进化受制于个体之间的共生关系。共享工厂能进化到混合所有制的什么阶段,能否演化到自组织的自觉形态,[14]取决于或受制于学校和企业之间共生关系程度,通俗讲即产教融合程度和校企合作深度。最后,共生是一种生命哲学。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哲学观,才能得到生态化发展。任何一个具体的共享工厂都有生命周期,内部运行上校企双主体要与共享工厂环境和谐共生,外部运行上共享工厂要与社会产业环境、教育环境和政府政策环境和谐共生。

高职混合所有制“共享工厂”模式着重解决产教融合办学中“融合发展”“综合集成”“跨界治理”三大难题,即如何通过共建共享达成利益、技术、 标准、人员、制度和文化全方位融合,如何在实体平台上实现实践教学、企业真实生产与技术服务、 社会培训于一体的综合集成,如何在多元主体之间完成共享工厂内部校企之间、学校与共享工厂之间的跨界运营治理。而这三大难题涉及教育学、管理学领域以及更广泛学科知识观点,需要建设者站在哲学思维的高度上,运用政治经济学和生态学原理乃至文化心理学知识,多学科、综合性地思考和谋划难题的破解。因此,高职混合所有制“共享工厂”模式既是一个实体组织形态,又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一种理念,更是特定共生体合作中自组织形态演化的新思维。

四、结语

公办高职探索混合所有制“共享工厂”模式办学,就是在运行实践中探索形成规范化的结构形态和运行机制,探索其办学体制、投资体制、管理体制三大要素与共享工厂之间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权力结构与运行关系。“双高计划”院校通过“共享工厂”模式探索二级单位层面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可以为未来校级层面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准备。从“双高计划”提出的“探索政策、制度、标准, 形成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总体目标要求看,混合所有制“共享工厂”模式的优势体现在:实施产教融合双主体育人的体制优势,实施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的双岗位优势,实施1+X 证书制度的教育培训资源优势,探索标准体系建设的土壤条件和实践优势,深化“三教”改革的校企双向流动优势,推进公办高职混合所有制办学政策倒逼, 等等。可以展望,“双高计划”建设中探索混合所有制“共享工厂”模式将为创新产教融合平台运行模式、推动学校和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提供有效的思路借鉴,同时为形成中国特色职教发展模式贡献改革样本和办学智慧。

参考文献:

[1]郭素森,杨张欣,等.我国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进展情况分析——基于全国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办学研究联盟平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423-29.

[2]潘懋元,邬大光.世纪之交中国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变化与走向[J].教育研究,2001(33-7.

[3]刘崇献.混合所有制的内涵及实施路径[J]. 中国流通经济,2014(752-58.

[4]常修泽.混合所有制经济新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7.

[5]叶檀.民资参与混合所有制需解决的难题[J].同舟共进,2014(733-34.

[6]段明,黄镇.公办高职院校经营性资产参与 的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 2018(399-102

[7]常修泽.现代治理体系中的包容性改革—— 混合所有制价值再发现与实现途径[J].人民论坛· 学术前沿,2014(614-23.

[8]余菁“. 混合所有制”的学术论争及其路径找寻[J].改革,20141126-35.

[9]鲁武霞.高职产教融合的企业主体责任及其担当——混合所有制“共享工厂”模式的提出[J].现代教育管理,20201079-86.

[10]鲁武霞.大学对社会的依赖、责任及文化回应—— 协同文化培育的视角[J]. 江苏高教,20171018-22.

[11]洪黎民.共生概念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展望[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6(450-54.

[12] 胡守均. 社会共生论[J]. 社会科学论坛, 2001(120-23.

[13]吴晓蓉.共生理论观照下的教育范式[J].教育研究,2011(150-54.

[14]谢光前,袁振辉.自组织形态的复杂性演化与主体的发生发展[J].哲学研究,2008(6100-107.



下一条: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三维遴选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关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