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机制

文章来源:校企合作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2-05-31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
王 冬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教育是以“适应社会、服务经济”为办学宗旨的。当前,我国部分高职院校在办学上定位不准,偏离轨道。从外部原因来看,与一个时期以来社会上存在的“人才高消费热”和鄙视一线技术工人的错误观念有着直接关系;从内部原因来看,部分高职院校只重自身利益,片面地认为发展就要“大牌子”、“高层次”,这种认识上和实践中的错误,无论是对企业、学生、高职院校自身的长远发展,都是极为有害的。如何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规格合理确定发展规模和结构已成为高职院校所面临的首要问题。2004年《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的高技能人才。
        “订单式”培养模式由于能够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而成为高职院校实现其社会功能,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采取的可行性方案之一。
所谓“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顾名思义即新生在入学时就与用人单位签订“培养协议书”,学校以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为导向确定培养目标,设置课程和评估学习结果等内容,订单企业深度参与教学过程,与学校共同研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合格毕业生直接按协议就业的一种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培养模式更加突出职业特点,使教学内容和方法与岗位的需求实现“零距离”对接。用人单位“下订单”,学校按订单培养学生,这种模式使一度冷落的职业教育重新焕发生机。日前,来自部分省市人才市场的统计数字显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要高于普通高校毕业生,一些热门专业毕业生甚至有多家用人单位争夺。这种现象产生的现实原因之一是由于企业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因此用人单位不愿在培训上投入太大,更希望招聘的员工拿来就用,用了就行,能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员工个体的人生价值。
         高职院校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整合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的功能,而且可以极大调动学校、学生和企业的积极性,有效解决企业的高技能岗位虚位以待和大批学生求职无门的矛盾,实现学校、用人单位与学生的“三赢”。那么,高职院校如何构建“订单式”培养模式的运行机制呢?
      一、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确立优势专业和合作单位
         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一大原则就是需求优先,即“以需定产”,这也是今天高职院校发展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高职院校只有面向市场,进入市场,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才会有生机与活力,社会需求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动力、源泉。教育部部长周济曾明确指出:“高职教育的定位要科学准确,就是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实用型人才,不能搞成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高职毕业生可以升本科,读研究生,但这不应该成为主流。高职教育要固守自己的培养目标。”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很重要的是企业要直接参与培养过程。高职院校必须依据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定人;依据岗位需求定规模;依据岗位需求定合作伙伴;依据岗位需求定培养方向;依据岗位需求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依据岗位需求定师资配备;依据岗位需求定毕业生去向;依据岗位需求定文化素养要求,等等。
         订市场需求这个最大“买单”,就要求高职院校对准市场设专业。为此,要搞好市场调研,加强理论研究,为学科专业设置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坚持以就业为先导的原则,使专业设置充分反映市场人才的供求变化,可以成立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组成由就业中心管理人员、专职教师组成的调研组,运用调查问卷、访谈、书面材料分析等多种市场调研方法,走访当地的工商局、行业协会、企业、相关专业的同类院校等,广泛搜集社会用人单位意见,进行科学的论证,设置符合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的专业,这是“订单”培养模式推进的基础。同时,高职院校需要切实研究学校自身的教育资源,发掘师资、教学设备等的潜力,大胆革新教育教学理念,变管理学校为经营学校。另外,还要优先选择那些能为学校提供资金、技术、设备、实习实训场所和指导教师等在内的各种必要支撑的企业为合作伙伴,这样可以为新的、不断变化的学科专业建设提供课程的、师资的、实训基地的以及其他相关方面的建设保障,使院校的软硬件建设有一个能够应对市场条件下学科专业建设的快速反应能力。
       二、校企双方明确人才培养“订单”的具体内容,签订《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协议书》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对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都有利,但对谁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订单作为一种契约,实际上体现着校企双方的共同利益和追求,这种共同利益和追求是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来实现的。因此,这个目标的实现过程,就是校企双方密切合作,按照一定原则和规则,并根据高级技能型实用人才成长规律,共同培养人才的过程。从企业来讲,为了保证获得合格的技术人才,他们通过产学合作的途径,拓展技术与技能培养的教育资源,提高了毕业生对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适应程度,这也符合企业自身的利益。从学校来说,瞄准了企业需求,主动根据用人需要进行教学改革,包括实施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方法等方面的调整,以适应企业技术岗位对技术、工艺、技能性专门人才的需要。因此,企业的订单不仅是一张用人需求的预订单,而且是包括从培养目标、课程计划到教学方法、评估方法在内的一整套订单培养计划。学校在企业需求的前提下,还要进一步让企业参与定人才规格、定课程计划、定评估标准。

上一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再分析 下一条:高职教育“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困境分析及对策研究

关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