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意愿调查与分析

文章来源:校企合作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2-04-26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
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意愿调查与分析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河北省96家企业的问卷调查,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动因进行了因素分析。研究发现企业参与合作教育的动因首先是追求人才素质的提高,然后是技术资源提升和知识整合、短期利益,在人才培养中追求文化融合,最后是聘用计划。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追求利益最大化,但对参与职业教育应承担的角色认识到位,也追求文化的融合。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的因素依次是企业的利益得不到实现、缺乏合作机制、政府缺少相关政策引导以及缺乏系统的保障机制,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企业在参与过程中的行为。
关键词: 企业   参与   职业教育 因素 
 
        高技能人才的成长和培养需要学校、企业的共同参与。从当前的校企合作现状来看,表现为院校方积极响应,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合作项目中企业参与的深度不够。院校属于教育部门,企业属于经济部门,作为两种不同性质的组织,其组织目标、结构、管理和任务有着显著的不同,作为人才供方和需方,存在着不同的价值判断和观念意识的偏差,而这种偏差应该在双方共同参与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过程中能够趋于最小化。当前经济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使得企业必须获得并保持核心竞争力才能够生存,而竞争优势的获得和保持需要不断地创新技术,优化管理,拓展业务。因而企业对各层次人才的需求相应提高。企业对于适应自身发展的人才的需求是其参与职业教育的目的。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数量与行业在本区域的发展相关。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在市场经济中,毕业生在工作中的表现和就业质量与院校的教学质量和声誉有着直接的关系,关系着院校的生存和发展。因而院校与企业两个组织建立互利共赢的伙伴关系,共同参与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能够使双方共同发展。作为高职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应从企业的视角,分析企业在参与职业教育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影响因素,了解和分析企业在参与职业教育的意愿、行为规律及需求,有利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对于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制度,院校选择适应的合作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有着重要的意义。
研究资料显示,Jennifer Young(1997)编制的“针对雇主的国际比较研究”[1]中的量表对国际上聘用合作教育的学生的企业进行了调查,得到了有价值的数据。此问卷中的量表部分用在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校企合作调查中,显示管理和指导学生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时间安排、学生安全和经费问题是制约大多数企业参与合作教育的主要因素,企业秘密、学生产出少、员工编制、合格学生和设施及场地等问题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很多企业参与合作教育的积极性[2]。而针对高职教育层次的企业参与障碍及意愿方面的调查,在张利痒、杨希(2006)对全国114家企业的问卷调查研究了企业在参与职业教育决策时的影响因素[3],但是对某一区域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意愿以及参与何种形式的合作的调查未见有相关的实证研究。
        课题组在与河北省内五家企业的访谈基础上,对Jennifer Young(1997)中的量表进行了修改、调整为20项,设计编制了“河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状况调查问卷(企业卷)”。本研究采用spss17.0软件对河北省内部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动因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数据分析。问卷发放的范围是河北省内与高职院校进行合作和没有进行合作的企业。研究试图发现企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满意度以及对人才的知识、技能各项素质的要求,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动因、影响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因素、分析企业在参与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实际问题,愿意参与何种形式的合作、从企业发展的视角,观察和分析企业对政府支持的方面和力度的需求以及影响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因素。
    一、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分析
        本研究共调查企业150家,通过网上发放电子版问卷,回收的问卷共有96份,回收率为64%。参与答卷的企业中有50家是小型企业,24家中型企业和22家大型企业。企业的性质分别有15家国有企业,12家集体企业,54家私营企业,6家外资企业,9家合资企业。产业上划分有36家属于第一产业,24家属于第二产业,36家属于第三产业。
        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河北省企业仅有技术工人100.7万人,其中技师、高级技师只有4.9万人,仅占技术工人总数的4.8%,特别是在装备制造、冶金煤炭、建材建筑、石油化工、电子信息、制药技术、纺织服装、商贸服务、现代物流等重要产业中,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4]。问卷中结果显示,82.4%的企业普遍认为在本行业内和企业内部高技能人才严重缺乏或缺乏。所有企业的招聘对象均选择了应届本科毕业生、应届高职毕业生和行业中有一定工作经验人员。表明企业均认识到企业中人力资源的重要作用,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源泉。但是在访谈中企业也表示,学历较高的人才流动性强。而调查结果显示,高职院校的学生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专业技术能力不高和招聘后不能够直接上岗两个方面。说明企业要求新入职的技能型人才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适应工作环境且上岗前不需要进行技术培训,表明企业对生产成本等利益考虑较多,反映了企业本身的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的性质。企业承认高职学生适应工作环境能力较强,但就业1-2年后,普遍的现象是会流动到地理位置、工作环境、薪金待遇较好的其他企业。因而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认为对现有员工进行培训的成本高、风险大,而参与职业教育如果获得的短期利益小,则投资风险更大。因而81.2%的企业更愿意培养现有的在职员工提高素质。
        问卷中对企业眼中的员工的素质以及企业要求的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应具备的素质以及亟待提高的素质进行的调查数据显示,企业对员工素质的需求主要表现在员工的职业道德素养、专业技能以及员工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三个方面,其次是团队合作与沟通的能力。表明当前企业对员工的自身素质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尤为重视,这是企业取得核心竞争优势度对人力资源要求的关键因素。其中小型企业更为看重员工自主学习能力,而大型企业则重视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问卷采用最优尺度法的分析显示,企业眼中高职院校的学生应具备的最重要的素质依次是职业道德素养、专业技能水平、吃苦耐劳精神。因而在企业认为,高职学生最需要提高的是吃苦耐劳精神、专业技能、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
    二、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因分析
        企业是职业教育与培训直接的和最大的受益者,也是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载体[5]。课题组在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访谈中了解到,企业认为与高职院校合作,受益最大的是院校和学生本人。而企业本身参与职业教育是近似公益性的行为,而不是本身的社会责任。根据企业的组织特性,作为各行业的经营者,企业掌握本行业人才的标准,如果企业以行业人才标准需求深入地与院校共同完成人才培养过程,对于企业方来讲,参与合作会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成本,而短期看来如果企业方的收益并不大,有的甚至会是付出大于收益。因而企业对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表现并不积极。
1、企业对参与合作教育的动因的赞成程度(见表一)
表一 河北省内企业参与合作教育动因分析
项     
N
Mean
Std. Deviation
与学校建立和加强联系
96
3.8600
.59352
物色满意的员工
96
3.8250
.71075
与工作表现好的学生预先签订协议
96
3.7900
.84869
促进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和整合
96
3.7187
.70181
让企业更多地与科研人员和专家接触
96
3.6838
.62018
给老员工带来朝气和活力
96
3.6125
.96110
给企业带来新的理念
96
3.5413
.74186
给正式员工学习管理提供机会
96
3.5413
.89912
帮助学生提高职业能力
96
3.5378
.78534
促进企业内部的技术交流
96
3.5000
.60107
合作教育学生有热情和活力
96
3.4713
.65217
给企业带来新的技术
96
3.4712
.86482
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论知识
96
3.4000
.78371
向社会展示企业的合作形象
96
3.2187
1.00753
参与学校的课程设置
96
3.1869
.84349
向学生展示其良好的合作形象
96
3.1359
.72941
满足季节性和特殊项目的要求
96
2.6250
.76832
从事简单劳动
96
2.4381
.82366
减轻正式员工的负担
96
2.1875
.85901
学生是“物美价廉”的劳动力
96
2.1006
.83815
Valid N (listwise)
96
 
 
 
        表一中列出了企业对参与合作的20项动因的意向,从数据来看,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与学校加强联系、物色满意的员工、与工作表现好的学生预先签订协议、促进企业内部专业人员的知识更新和整合以及让企业更多地与科研人员和专家接触。表明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最大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得到优秀的人才,从学校中得到素质较高的毕业生。同时,企业方的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合作参与职业教育,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的讲授、实习指导等环节,能够使专业人员掌握的企业的核心技术力量的知识和能力得到整理、加强和扩展,提高企业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给老员工带来朝气和活力、给企业带来新的理念也是企业在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希望得到学校的文化氛围的融入和研究成果的转化的显著表现。
        与相关的研究有所不同的是,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对短期利益方面并没有特别的看重,满足季节性和特殊项目的要求、从事简单劳动、学生是“物美价廉”的劳动力这三个因素排在了最后三位。说明尽管企业追求利益最优,但企业对于参与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这一关键目标认识到位。如果相关政策引导到位,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会很快的形成有助于技能型人才成长的培养模式。
2 、企业参与合作教育动因的因子分析
        为了探讨企业参与合作教育的动因类别,我们对问卷中20项动因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了分析。表二列出了根据特征值大于1与因素负荷大于0. 4的标准抽取的因素数和各因素所包含的项目及其负荷,对20项动因进行因素分析共获得了5个因素,这5个因素包括的具体内容分别是:第一项目因素包括“物色满意员工、合作教育学生有热情和活力、与学校加强联系、帮助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帮助需学生更好的学习理论知识”等,我们用“人力资源素质”。第二项因素包括“给企业带来新的理念、技术,让企业更多地与科研人员和专家接触、给正式员工学习管理提供机会、促进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与整合、满足季节性和特殊项目的要求”可以用“技术资源提升和知识整合”来描述。第三项因素包含“向社会展示良好形象、学生是物廉价美的劳动力以及减轻正式员工负担”则可以以“短期利益”进行描述。第四项因素有“参与学校专业设置、从事简单劳动、给老员工带来朝气和活力”用“在人才培养追求文化融合”来表示。第五项“向学生展示良好的合作形象、与工作表现好的学生预先签订协议”用“聘用计划”表示。
         数据显示,企业参与合作教育的动因首先是追求人才素质的提高,然后是技术资源提升和知识整合、短期利益,在人才培养中追求文化融合,最后才是聘用计划。反映了企业参与的目的首先是企业自身核心竞争优势的提升,然后是短期的眼前利益,最后考虑的是聘用计划,满足院校的合作目标。
表二  河北省企业参与合作教育的动因因子分析
 
序号
项    
因素负荷
1
2
3
4
5
1
物色满意的员工
0.680
 
 
 
 
3
合作教育学生有热情和活力
0.508
 
 
 
 
5
与学校建立和加强联系
0.798
 
 
 
 
11
帮助学生提高职业能力
0.832
 
 
 
 
12
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论知识
0.815
 
 
 
 
6
促进企业内部的技术交流
 
0.568
 
 
 
7
给企业带来新的技术
 
0.660
 
 
 
8
给企业带来新的理念
 
0.888
 
 
 
9
让企业更多地与科研人员和专家接触
 
0.736
 
 
 
14
促进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和整合
 
0.502
 
 
 
15
给正式员工学习管理提供机会
 
0.790
 
 
 
18
满足季节性和特殊项目的要求
 
0.576
 
 
 
10
向社会展示企业的合作形象
 
 
0.792
 
 
16
学生是“物美价廉”的劳动力
 
 
0.619
 
 
19
减轻正式员工的负担
 
 
0.901
 
 
4
给老员工带来朝气和活力
 
 
 
0.628
 
13
参与学校的课程设置
 
 
 
0.590
 
17
从事简单劳动
 
 
 
0.774
 
2
与工作表现好的学生预先签订协议
 
 
 
 
0.683
20
向学生展示其良好的合作形象
 
 
 
 
0.804
 
特征值
5.37
3.968
2.492
1.567
1.058
 
因素解释的方差占总方差的百分比
26.85
19.83
12.461
7.835
5.28
 
因素解释的方差占总方差累积百分比
26.85
46.68
59.141
66.976
72.264
 
 
三、影响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因素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动因决定了企业在决策参与以及合作伙伴选择中的行为。研究结果显示制约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的因素依次是企业的利益得不到实现、缺乏合作机制和政府缺少相关政策引导以及缺乏系统的保障机制。反映出企业在参与职业教育中的利益追求以及要求相关的制度保障的两个主要方面的问题。以下分析显示了企业在参与职业教育过程中的诉求和主要的问题。
1 、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担忧
         课题组对企业在决定是否参与、参与合作后两个阶段最为关注和担忧的问题进行了调查。数据显示,企业在决定是否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时最为关心的问题依次为生产效益(63.3%)、学生安全(36.7%)和学生管理(26.7%)。而在参与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企业中的调查显示,企业参与合作后最为担忧的问题依次为学生的管理(60.7%)、生产效益(53.6%)和学生安全(46.4%)。由此可见这三个问题是企业在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中所要考虑的基本问题。因此随后的结果53.2%的企业认为实习时间可以根据具体的工种具体考虑。50.7%的企业认为实习费用应由企业学校与学生个人共同承担。对于工伤事故的保险m费84%的企业认为应由政府按人头划拨保险经费,学校购买或者学校购买,学生个人支付。研究表明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对具体的实习和实训的实施
    2 、对政策和制度保障的需求
         在企业最希望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中46.9%的选项选择了政府应按实习工种给予人才培养培训经费补助,其次是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但是有50%的企业对国家税务总局印发的《企业支付实习生报酬税前扣除管理办法》不了解。说明省内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还需要相关部门配合出台配套的政策和制度,加以鼓励和宣传切实从人才培养的角度为企业减轻负担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企业认为职业教育的成本分担应该由政府、院校、企业、学生共同承担,希望政府出台相关的政策对企业的投入进行补偿。
3 、对合作伙伴的选择
        企业认为各高职院校需要在与企业需求的对接、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等三方面继续加强工作。一方面,高职院校应提高教师技能水平、改善专业设施设备和更新专业理论教学水平,这些属于院校自身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具体应对策略,应该予以重视。
另一方面,调查数据显示,在企业选择合作院校时更愿意与技工院校合作,原因主要是技工院校的培养更能够贴近企业的生产需求。其次考虑的是接受技工院校的学生实习、参与合作的成本低以及技工院校的学生技能更熟练。从另一角度反映了企业在各项决策中考虑到的是自身的生产、管理和经济收益必须大于投入,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目的最大目的是追求当前短期利益的最大化。而院校为本区域行业培养高技能人才必须从企业技术和技能的实际需求出发,提供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的人才。这其中院校应从企业的实际出发,为其提供需要的资源。
对此,高职院校应清楚地认识企业的需求并考虑如何为企业做好服务,开展互利共赢的合作。例如:在访谈中,多数企业还表示很希望院校为本企业内的员工提供培训,提供免费的课程和相关的技术、文化的指导,希望院校为本校的毕业生们——“产品”提供可“回炉”的教学平台,为其后续发展提供所需要的课程,也希望院校的文化与企业的文化相融合,在专业领域中创建品牌,寻求新的发展路径。我们的院校可以为此拓展教学形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各种教学手段,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切实可行的服务。
4 、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形式
 
表三:企业参加校企合作项目的意愿
项 
N
Mean
Std. Deviation
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96
3.89
.629
开展校企文化交流
96
3.82
1.219
为学校提供技术支持、专题讲座
96
3.71
1.049
联合科技攻关解决技术难题
96
3.68
.670
委托学校进行员工培训
96
3.68
.983
与学校签订订单培养协议
96
3.64
1.062
为职校教师提供实践机会
96
3.61
.786
为学校提供兼职教师
96
3.57
.836
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96
3.32
1.124
联办职工培训中心
96
3.14
1.407
为学校提供实训设备设施
96
2.79
1.134
联办职业学校
96
2.86
1.297
企业在学校建立生产型实训车间
96
2.86
1.044
为学校提供教育培训经费
96
2.43
.920
         从表中看出,企业最愿意参与的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实施,开展校企文化交流,其次是为学校提供技术支持和专题讲座、联合科技攻关解决技术难题、委托学校进行员工培训。说明企业很愿意发挥自身的优势,将对人才的培养标准和要求融入到人才培养中,并且企业也追求校企合作的最高境界——文化融合,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优势所在。数据显示,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则排在第9位,说明企业并不是很愿意提供实习机会,一是为了安全管理的目的,还有是为了企业的核心技术不外流。为学校提供实训设备设施、联办职业学校、企业在学校建立生产型实习车间、为学校提供教育经费分别为企业参与意愿的后四位,表明企业为了降低风险,参与职业教育的人、财、物的投入都不会过大。
    四、结论与启示
        研究表明,随着经济技术的飞速进步以及企业内部的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企业与高职院校进行合作在人力资源、技术进步和文化融合等方面能够实现核心竞争优势的提升。因而从企业的自身利益实现角度来看,企业还是愿意与院校进行合作的,但需要允许并保障企业对利益的追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院校要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与企业的深层次合作,希望企业牺牲自己的利益来支持高校开展合作教育是不现实的。有效的合作必须追求“双赢”。为此仅有校企双方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激励机制和政策,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应该以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为依托,有效地实现院校与企业的良好沟通,为双方提供共同合作的纽带和桥梁。调查显示,河北省内的企业具有先进的合作和良好的合作基础,通过制定相关的激励政策和措施,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将会更加富有成效和意义。
参考文献:
1 .Jennifer Young.Comparative International Study of Cooperative Education Employers: The value of Employing Coop Students [C].10thWorld Conference on Cooperative Education,Cape Technikon,CapeTown,South Africa,1997.
2 .张俊珍,田东平,崔瑞锋.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教育动因及障碍因素的调研.开放教育研究.2008(4)87-90.
3. 张利庠,杨希.基于和谐社会下的企业参与校企合作职业教育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4 .刘素杰,郝莉笑,郭文山.河北省企业高技能人才现状与对策研究.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3)63-64.
5 彭建.论职业教育发展的调节机制.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4).
 

下一条:论传统学徒制与现代学徒制的比较研究

关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